通辽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权威发布通辽市机构改革方案内蒙古日 [复制链接]

1#

中国共产党通辽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于年1月8日在通辽举行。

全会传达学习了自治区党委、政府批准的《通辽市机构改革方案》,审议通过了《通辽市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通辽市机构改革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自治区《关于盟市、旗县(市、区)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通辽市机构改革方案。

一、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

深化机构改革,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以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坚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

深化机构改革,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关系,市、旗县(市、区)主要机构设置同中央保持基本对应、与自治区有效衔接。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促进各方面改革有机衔接、协调联动,发挥改革整体效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奋力开创通辽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新通辽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深化机构改革,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由市委具体负责,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

二、调整优化市级党政机构和职能

(一)对应国家和自治区机构改革,调整优化相应机构和职能

1.建立健全和优化市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

(1)组建市监察委员会。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的部署,将市监察局的职责,以及市人民检察院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反腐败相关职责整合,组建市监察委员会,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

不再保留市监察局。

(2)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委政策研究室。

(3)组建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司法局。

(4)组建市委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市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委办公室。

(5)将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为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作为市委工作机关,对外加挂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牌子。

(6)组建市委财经委员会,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市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7)将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改为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加挂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牌子。

(8)组建市委审计委员会,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审计局。

(9)组建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设在市教育局。

(10)组建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2.加强市委职能部门的统一归口协调管理职能

(1)市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改为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作为市委议事协调机构。调整优化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领导体制。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担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日常工作,作为市委工作机关,归口市委组织部管理。

(2)市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公务员工作。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公务员管理职责划入市委组织部,对外加挂市公务员局牌子。

(3)市委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电影工作。将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新闻出版、电影管理职责划入市委宣传部,对外加挂市新闻出版版权局牌子。

(4)市委统战部统一领导民族工作。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归口市委统战部领导,仍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5)市委统战部统一管理宗教工作。将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宗教事务管理职责划入市委统战部,对外加挂市宗教事务局牌子。

(6)市委统战部统一管理侨务工作。将市政府办公室的侨务管理职责划入市委统战部,对外加挂市政府侨务办公室牌子。

3.新组建和优化职责的机构

(1)组建市自然资源局。将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的职责,以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职责,市水务局的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市农牧业局的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市林业局的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相关机构的测绘管理职责等整合,组建市自然资源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辖区相关部门职责相应划入市自然资源局。

不再保留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

(2)组建市生态环境局。将市环境保护局的职责,以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市国土资源局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市水务局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市农牧业局的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等整合,组建市生态环境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自治区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工作按照中央有关改革部署实施。

市生态环境局实行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与市政府双重管理。旗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为市生态环境部门的派出机构,由市生态环境局直接管理。旗县(市、区)相关部门职责相应划入市生态环境局。

不再保留市、旗县(市、区)环境保护局。

(3)组建市农牧局。将市委农村牧区工作部、市农牧业局的职责,以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农业投资项目、市财政局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国土资源局的农田整治项目、市水务局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市农牧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市委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牧局。

不再保留市委农村牧区工作部、市农牧业局。

(4)组建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职责,以及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的文化、广播电视职责整合,组建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市文物局牌子。

不再保留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5)组建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职责,以及市民政局的老龄事业管理职责,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等整合,组建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承担。

不再保留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6)组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市民政局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职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军官转业安置等职责,以及军队有关职责整合,组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改革部署实施。

(7)组建市应急管理局。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责,以及市政府办公室的应急管理职责,市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职责,市民政局的救灾职责,市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防治、市水务局的水旱灾害防治、市农牧业局的草原防火、市林业局的森林防火、市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等相关职责,以及市防汛抗旱、减灾、抗震救灾、森林防火等指挥部(委员会)的职责等整合,组建市应急管理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改革部署实施。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市应急管理局承担。

不再保留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8)重新组建市司法局。将市司法局的职责,以及市政府办公室的法制工作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市司法局,仍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9)优化市审计局职责。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大项目稽察职责,市财政局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职责,相关机构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职责等划入市审计局。

(10)组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市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以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检查职责、市科学技术局的专利管理职责等整合,组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市知识产权局牌子。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承担。

不再保留市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11)组建市医疗保障局。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市民政局的医疗救助职责等整合,组建市医疗保障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4.其他不再设立的机构

(1)不再设立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市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有关职责交由市委政法委员会承担。

(2)市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责交由市委政法委员会、市公安局承担。

(二)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机关机构基本对应的其他机构和因地制宜设置的机构

1.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机关机构基本对应的其他机构

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党委工作机关;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体育局、市统计局、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市信访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其中:

(1)重新组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粮食局的职责,以及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民政局、市商务局等部门重要物资和应急物资储备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仍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牌子。

不再保留市粮食局。

(2)重新组建市科学技术局。将市科学技术局的职责,以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外国专家管理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市科学技术局,仍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3)组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职责,以及相关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职责等整合,组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不再保留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4)组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职责,以及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的职责整合,组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牌子。

不再保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5)重新组建市交通运输局。将市交通运输局的职责,以及市水务局的渔船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市交通运输局,仍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2、因地制宜设置的机构

市委老干部局、市委保密机要局作为市委工作机关;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能源局、市区域经济合作局、市政务服务局、市蒙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其中:

(1)将市委老干部局由市委组织部管理的机关调整为市委工作机关,归口市委组织部管理。

(2)组建市委保密机要局。将市委机要局、市国家保密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市委保密机要局,作为市委工作机关,归口市委办公室管理。

(3)组建市林业和草原局。将市林业局的职责,以及市农牧业局的草原监督管理职责,相关部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市林业和草原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由市自然资源局统一管理和协调。

市辖区相关部门职责相应划入市林业和草原局。

不再保留市林业局。

(4)组建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将市政府办公室的金融工作相关职责,以及市财政局的融资担保管理职责,市商务局的典当行、融资租赁管理职责等整合,组建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5)组建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6)组建市能源局。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能源管理职责、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有关电力管理职责等整合,组建市能源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7)组建市区域经济合作局。将市政府办公室的对外开放、经济合作、投资促进等职责,以及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小企业局的管理职责等整合,组建市区域经济合作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牌子。

(8)组建市政务服务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由市政府办公室统一管理和协调。

(9)组建市蒙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推进蒙中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培育蒙中药材基地建设,提高蒙中药的品质研发,将有关部门的蒙中药产业发展相关职责等整合,组建市蒙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10)将市档案局的行政职能划入市委办公室,对外加挂市档案局牌子。市档案馆仍作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

机构改革后,共设置党政机构49个。党委机构13个,其中,纪检监察机关1个,工作机关12个;政府机构36个(详见附件)。

三、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一)深化市人大、政协机构改革和群团组织改革

1.深化市人大机构改革

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人大对预算决算、国有资产管理等监督职能,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人大专门(工作)委员会设置,更好发挥其职能作用。在整合相关专门(工作)委员会职责的基础上,组建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

2.深化市政协机构改革

推进人民政协履职能力建设,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在整合相关专门委员会职责的基础上,优化政协专门委员会设置,更好发挥其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

3.深化群团组织改革

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群团组织改革的部署要求,继续推进群团组织改革创新。推动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问题,优化机构设置、完善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将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促进党政机构同群团组织功能有机衔接,支持和鼓励群团组织承担适合其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增强群团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群众功能,更好发挥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深化市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改革及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

全面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除行政执法机构外,将完全、主要和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全部纳入改革实施范围,统筹推进、同步实施。全面清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按照精干高效原则设置市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市委和政府直属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将行政职能并入相关党政机构。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并入相关行政机构或调整为主管部门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为行政机构的,在规定的限额内设置;对主要或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原则上将行政职能划归主管部门或职能相近的党政机构,原有事业单位调整为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或并入相关事业单位。按照能转职能的不转机构、确需转机构的实行综合设置的原则,区分情况推进改革。改革后,除行政执法机构外,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后保留设置的事业单位,名称不再称“委、办、局”。

(三)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有关部署,稳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制定本地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牧业等5个领域综合执法工作的部署要求,确保改革整体推进,落实到位。继续深入推动城市管理等其他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巩固改革成果,深化改革探索。从源头上全面梳理、规范和精简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制定执法事项清单并实行动态调整。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大幅减少执法队伍种类,一个部门设有多支执法队伍的,原则上整合为一支队伍,推动整合同一领域或相近领域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设置。

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改革,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减少执法层级,积极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市与市辖区原则上只设一个执法层级。旗县(市、区)执法队伍原则上不超过8支。整合苏木乡镇各类站所力量资源,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规模较小的苏木乡镇可探索跨区域设置综合执法队伍。除环保监测监察等中央明确规定实施垂直管理的机构外,其他领域均落实好属地监管责任。

全面清理清退临时人员和聘用人员,严禁使用辅助人员执法。锁定执法人员编制底数,暂保持现状不变,待中央统一明确政策后逐步规范,按照统一规范管理方向,积极探索建立体现综合行政执法特点的编制和人员管理办法。

加强执法队伍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监督,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逐步统一执法程序、档案、文书、服装、印章和标识。建立健全综合执法主管部门、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综合执法队伍间协调配合、信息共享机制和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联动机制。

(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夯实基层基础,逐步下放市、旗县(市、区)两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苏木乡镇(街道),强化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整合优化苏木乡镇(街道)党政机构、事业站所,归并相近职能,设立综合性办事机构和事业单位,统筹各类编制资源,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适应苏木乡镇(街道)工作特点和便民服务需要,整合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职能,综合设置机构。理顺旗县(市、区)部门与苏木乡镇(街道)关系,把条的管理和块的治理协同起来。除中央有明确要求实行派驻体制及公安派出所等外,旗县(市、区)部门派驻苏木乡镇(街道)的其他机构,原则上纳入苏木乡镇(街道),实行属地管理。旗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职,强化专业性管理。个别继续实行派驻体制的,日常工作和人员调配要纳入苏木乡镇(街道)统一管理,工作考核以苏木乡镇(街道)为主,干部任免应当听取所在苏木乡镇(街道)党(工)委意见。苏木乡镇(街道)工作重心要转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上来。按照中央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精神,苏木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与市、旗县(市、区)机构改革统筹推进、分步实施。

(五)统筹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

把机构改革同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权责清单管理,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基础清单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三级五同”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运行。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建立健全政务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提高审批服务效率。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放宽中介市场准入,降低服务成本。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探索推进“照后减证”,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创新审批服务方式。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部门政务信息联通共享,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进供水、供电、供气等人民群众经常打交道的公共事业部门便民化改革,改进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六)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

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增强“三定”规定严肃性和权威性。

1.实行党政机构限额管理。

严格遵守中央和自治区确定的党政机构限额,党政机构统一计算机构限额。机构限额范围包括党委工作机关、纪检监察机关、政府工作部门。党委和政府不设部门管理机构,不得在限额外设置机构。

2.实行编制总额管理。

在自治区核定编制总额内,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加大部门间、地区间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加快建立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同组织人事、财政预算管理共享的信息平台。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规范各级领导职数职级管理,严禁超限额设置机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进一步规范管理合署办公机构、挂牌机构、议事协调机构、临时机构、派出机构。擅自设立的机构和岗位、擅自配备的职务均要取消。加大机构编制违纪违法查处力度,严肃追责问责。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与干部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工作联动,形成监督检查合力。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深化机构改革工作由自治区党委统一领导,市委具体负责。市委深化机构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机构改革的组织领导、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相应建立领导和协调机制,组建工作专班,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进度,抓好本部门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牵头挂帅,靠前指挥,当好改革“施工队长”,及时研究解决改革遇到的突出问题,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督促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二)细化工作进度。

坚持蹄疾步稳、紧凑有序推进改革。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要着力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要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