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s://m.39.net/pf/a_5462118.html解密乡村善治的“奈曼密码”——奈曼旗加强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4个嘎查村被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14个嘎查村被评为“通辽市社会治理红旗嘎查村”,90%以上嘎查村实现无重大刑事案件、无较大治安案(事)件、无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案(事)件、无越级访、无挑头扛旗邪教人员、无公共安全事件的“六无”目标……
近年来,通辽市奈曼旗不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促进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近日,记者走进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刘家堡村、昂乃村和白音他拉苏木希勃图村、伊和乌苏嘎查四个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感受乡村善治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解开乡村善治背后的“奈曼密码”。
选好“主心骨”,百姓致富不愁了
希勃图村有党员76名,如何让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村党支部书记张强上任后,挨家挨户走访党员,摆事实、讲道理、谈乡情,千方百计把全村党员“拧成一股绳”,凝心聚力谋发展。为发挥好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两委”组织党员到辽宁丹东大梨树村、河北承德平泉县等地考察学习开拓视野。开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班10期,培训党员群众余人次。
人心齐了,干事创业劲头足了,支部带头抓创业、党员示范干事业、干群携手兴家业,让希勃图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实现了互促共赢。年希勃图村集体经济收入61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希勃图村还被评为“全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
伊和乌苏嘎查发展乡村旅游,增加集体收入。(来源:奈曼旗委政法委)
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
伊和乌苏嘎查80多岁的老党员李生高兴地说:“村子道路宽了、路灯亮了、环境好了,我们腰包鼓了、吃水放心了。每天在村里走一走,心里真高兴啊!”据了解,伊和乌苏嘎查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整合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将村里亩耕地规整成方,大力推进规模化特色种植。同时,发挥村集体经济典型示范带动辐射效应,打造风景旅游景点,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嘎查由管到治已逐步走向全面振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年伊和乌苏嘎查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下好“一盘棋”,干部群众心齐了
“家里垃圾怎么分类清理?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环境卫生怎么搞?”近日,在昂乃村村部会议室里,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议村里环境卫生整治、产业发展等各项事宜。
村民议事会由党支部、村委会、议事会成员深入群众收集意见梳理议题,提前张贴议题公示并通知参会人员,成员到会率达到五分之四以上才可开会,所有议题进行无记名投票,一般议题过半赞成通过,重大议题三分之二以上赞成通过,表决结果当场宣布,会后进行公示。村民议事会成立以来,群众真正感受到了主人翁地位,质疑村干部的声音没了,参与村内事务的热情高了,人人是主体、人人有责任、人人做贡献的意识更强了。
近年来,随着村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昂乃村通过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即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完善了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以及治安联防、民生事务监督等群众自治组织(协会)。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都严格按照议事流程,鼓励村民自主参与、决策与监督。
昂乃村党支部书记刘建伟介绍说,以前村里环境卫生是一大难题,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建立了党员包街巷、保洁员包公共场所及农户门前三包(卫生清洁、绿化美化、秩序规范)长效机制,让农牧民积极参与并享受整治建设成果,共同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美丽家园。如今,环境美、精神美、产业美、生态美成为昂乃村的真实写照。
唱好“大合唱”,邻里关系和谐了
5月25日,在刘家堡村会议室内,来自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学习考察团认真聆听村党支部书记乔玉存作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经验介绍。而年以前,刘家堡村还是典型的脏乱差村,是邻里矛盾频发、信访问题不断、干群关系紧张的后进村。
为解决日益增多的矛盾纠纷,村党支部建立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室,把群众信任度较高的老党员、老干部、退休老教师等五老人员纳入到村调解协会。按照“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推行“网格+调解”工作模式。全村每30户划分一个责任网格,网格员按照责任区走访农户,积极宣讲政策法规,认真倾听受访群众的诉求,做好民情登记,了解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及时收集群众的“微心愿”,对矛盾纠纷全面排查摸底,建档立卡。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坚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事施策,积极配合村调解协会进行解决。
刘家堡村设立矛盾调解室,建设和谐乡村。(来源:奈曼旗委政法委)
村内有两家邻里因边界墙问题产生了矛盾,村干部多年调解一直未能解决。后来,村调解协会来到这两户村民家进行劝解说和,圆满解决了边界墙纠纷,使两家的矛盾没有进一步激化。用村民的话讲,这些五老人员德高望重,且解决问题接地气、讲人情,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公道话。
矛盾纠纷化解在本村,质疑村干部“偏心”等问题没了,村干部干起工作来不再瞻前顾后。短短几年时间,刘家堡村党支部不但带领全村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清了62万元的村集体债务,还让村民们实现了持续增收。
念好“紧箍咒”,村风民风进步了
红白喜事的份子钱比以前少了,婚丧嫁娶不再大操大办……
在奈曼旗,村村都有针对性强、措施明确、落地可行的村规民约,每条村规民约都有规定事项、违规处罚和执行主体,使其成为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激发了群众向上向善内生发展动力。
希勃图村开展各类典型评选,促进村风文明。(来源:奈曼旗委政法委)
伊和乌苏嘎查推行精神文明建设积分制,围绕遵纪守法、邻里和睦、移风易俗、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等10个方面,每年对村民的行为习惯进行百分制量化评比,发生扣分行为及时公示,评比结果与年终分红收益挂钩,有效遏制了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年,全村有19户主动取消升学、参军、祝寿、添丁等事宜的操办。
希勃图村村“两委”针对12种不良现象,在征求广大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修订细化村规民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陋习。比如,喜丧事除近亲外不随礼、操办费用不得超过5万元,每桌菜品数量不超过坐桌人数,操办天数不可超过1天等。村党支部与户农户签订移风易俗、勤俭持家承诺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开展勤俭持家光荣户评选,每季度开展1次村民道德培训,成立了全区第一家以村民生活收支为内容的“账本博物馆”。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算计出来的!希勃图村党支部书记张强高兴地说:“如今在我们村日子都是比着过,村里户家庭有轿车,占全村总户数的80%以上,每天在乡企打工的就有多人。”
旗域发展,根基在乡村,后劲也在乡村。奈曼旗通过探索乡村善治之路,推动了乡村运转有序、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乡村振兴新时代画卷正在奈曼大地徐徐展开……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来源:学习强国
图文:陈景会
编辑:许楠
审核:李文静
终审:王爱国
于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