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科尔沁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

□燕玉

科尔沁区作为通辽市的主城区,应该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积极带动作用。为此,研究科尔沁区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辽市科尔沁区乡村振兴发展概况

近年来,科尔沁区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高质量衔接,乡村全面振兴建设渐入佳境。截至年11月,全区共有已脱贫户户人,已脱贫(不再享受*策)户户人。全区监测对象户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户人,脱贫不稳定户户人,突发严重困难户户人。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干预,采取资产收益分红等方式帮扶户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通辽市科尔沁区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

虽然科尔沁区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科尔沁区的乡村振兴就难以真正实现。

乡村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产业同质化。在全区十个乡镇苏木、个嘎查村中,虽然各个乡镇、村都确立了自己的主导产业,但是由于资源条件相近,主导产业同质化严重,“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和布局并不明显,内部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目前来看,除丰田镇形成瓜果蔬菜特色种植业、钱家店形成商贸特色、余粮堡镇形成温泉康养特色以外,其他乡镇主导产业多集中在农畜产品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产品趋同,缺少优势特色产业。

各部门的协调机制不够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涉及到财*、交通、工信、民*、金融等多个部门。乡村振兴工作虽然总体上由科尔沁区乡村振兴局牵头,但具体工作要靠各部门共同完成。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各部门之间衔接仍不够紧密,对接有迟滞和脱节现象,从而影响到了整体工作进度和效果。

发展资金不足。缺乏资金是全国各地乡村振兴面临的普遍问题,科尔沁区也是如此。近年来,相关部门盯紧金融机构的同时也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多元化筹集资金。但总体看,科尔沁区乡村振兴无论是产业投入还是完善基础设施亦或是要补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短板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缺口仍然巨大。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需强化。近年来,科尔沁区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但是我们应看到其还存在短板和不足,最典型问题的就是部分脱贫户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极易因疾病、灾害等返贫,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就是今后要考虑的问题。

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存在短板。近年来科尔沁区不断增加投入,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但是不得不承认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教育、医疗、乡村文化等公共服务仍然存在短板。比如大部分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着设施老化;许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普遍存在着工程管理制度及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重建轻管;虽然主城与乡镇间交通比较便捷,但是乡镇之间的交通仍比较薄弱,西部莫力庙、西北部庆和、半截店交通薄弱,甚至在莫力庙水库至余粮堡方向没有道路连接等。

优秀人才严重短缺。农村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随着大批中青年农民进城打工,农村开始老龄化、空心化。此外,由于缺少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匮乏成为了乡村振兴实施的瓶颈性问题。目前,基层农业劳动力、科技人才队伍以及农业部门工作队伍面临着数量与质量的双重问题,尤其是缺少好的带头人更是成为了其中的软肋。

关于通辽市科尔沁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科尔沁区各乡镇的资源禀赋实际,今后推进科尔沁区的乡村振兴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各自主导产业避免同质化。科尔沁区要结合土地及资源现状,充分考虑城镇村庄差异和人口情况,以市场为导向对全区产业布局进行谋划;各乡镇苏木在编制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其他乡镇苏木规划,结合自身实际优势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形成各乡镇苏木、各村协调发展局面,努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

二、进一步加强各部门衔接。今后需完善各部门的紧密衔接机制,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工作链条,尤其是涉及到多部门共同合作的事项时,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不能推诿扯皮。在涉及到不同乡镇苏木的事项时更是要打造高效、无缝衔接的新通道,提升整个乡村振兴工作效率。

三、充分发挥金融支农助农作用。要持续加大涉农领域信贷投放力度,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基建投入;丰富金融产品,开发针对性强、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补齐农村金融供给短板;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切实加强互联网技术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渗透,让农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服务;积极培育农村绿色金融;要加强农业、财*、国土、民*、社保等领域的*策协调与改革,提升农村金融供给质量。

四、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继续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强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农业保险等*策,防止*策变化带来的返贫风险。三是重点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使贫困不“反弹”。一方面,全方位开展农村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劳动增收技能。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建扶贫,提升基层*组织和*员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转变贫困群众理念思维。

五、完善基础设施、补足公共服务短板。首先要彻底摸清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要依据产业导向及人口结构进行布局规划。其次是尽力争取国家*策优惠和项目投入、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相应的农业生产设施、生活设施、交通、水利、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公共服务体系中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薄弱环节、补足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六、完善引人留人用人机制。要完善引进机制,加大力度引进实用人才,重点引进农业经营管理、环境治理、文化传播等人才;要在留上下功夫,用*策留住人,尤其是乡村企业家、带头人,切实给他们提供*策支持和发挥作为的空间;要在用上见实效,强化凭能力用人的导向,切实保证能力突出的乡村人才在提拔晋升上得到优先考虑,以此激发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作者单位:通辽市委*校课题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年度课题批准号:SKF)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