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
40年只是短短一瞬,
然而,改革开放这40年却非同寻常。
40年艰苦卓绝,40年波澜壮阔,40年沧桑巨变,中国人用勤劳与智慧,以改天换地的气魄,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业绩。国家发展举世瞩目,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置身其中,我们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触摸到发展的强劲律动,乐享着和谐幸福的生活。
本篇试图以一个本土媒体人的视角,着眼身边人、事、物、景的变化,通过一幅幅裹挟着生活气息的视觉影像来解读回味这段珍贵且值得铭记的如歌岁月,以示庆祝纪念。
——题记
——镜头中的通辽视觉印记
年,经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府批准,撤销原哲里木盟建制,设立地级通辽市,当年8月30日举行了揭牌仪式。撤盟设市是改革开放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标志着通辽由此迈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伴随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辽交通建设也步入了快车道,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业已形成,民航每周有架次航班,飞抵14座城市;通往辽宁、吉林的高速公路畅通无阻;直达北京、沈阳的高铁列车开通指日可待。
年10月12日,库伦至通辽旅客列车正式开行,改写了库伦旗不通火车的历史。至此,通辽市8个旗县市区实现铁路网全覆盖。
那年月,“倒骑驴”在城市街头随处可见(年)。
现如今是滚滚车流望不到头。
这是我爱人在送孩子去幼儿园。这台自行车是我们30年前结婚时置办的“三大件”之一,是托人用票买的,它在我家服役了小20年。
如今,我们家也像许多家庭一样有了私家车,除去日常代步,它更大的功能是丰富拓展了我们的生活。
从无到有、从小尺寸到大屏幕、从黑白到彩色、从“大屁股”到超薄,从接收无线信号到接入宽带,电视机的变迁史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给普通民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是通辽主城区交通路中段20年前后对比照。
年,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粮食产量达72亿斤,创历史新高,但因市场和价格因素,造成农民“卖粮难”。此事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派员实地察看,最终得到解决。粮食丰收,不能不说是与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住房还几乎全是土坯房,今昔对照,面貌可谓翻天覆地,现今农村住房砖瓦率%的村屯比比皆是。
新农村,新风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们也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开车下田、种花怡情再也不是城里人的专属。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模特表演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年)。
二十多年前,远郊的奶农进城卖牛奶还都骑自行车,每日往返十几公里,不计寒暑,辛劳可知。
现今,不但开车进城卖各种奶制品,还用上了扫码支付。
年7月7日,伴着盛夏骄阳,通辽城被另一股浓浓的热潮包裹着,由多家出租车公司联合发起的免费接送高考学生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三天时间,有多辆出租车司机报名参加活动,唱响一首传递爱心、弘扬文明的颂歌。自那年起,出租车免费接送高考学生活动持续到了今年。年通辽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
当年,一副加洲风味“肯德利”的招牌就让通辽人趋之若鹜。
进入新世纪,国际连锁快餐品牌“肯德基”的入驻,见证了改革开放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进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新事物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一种即开式有奖彩票出现在通辽街头,人们怀着各种想法参与其中……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民营经济的天地。由着好*策伴生出的民营“环哲书社”,用20多年的发展,以“为建立一个书香的社会而努力”的营销理念,成为自治区名列前茅的标杆式文化企业。
二三十年前,我们主城区建设不完备,街巷刮风一身土,下雨一脚泥是当时的写照(左)。而今,硬化全覆盖,处处如花园。
曾几何时,通辽“老一百”“一副食”是人们逛街购物必去的地方,“国营”老字号也让它们风光占尽。随着社会变革和城市改造,曾经的繁华伴随这幅图景淹没在历史的背影中,留给几代通辽人的是过往的美好。
近年来,万达、欧亚、大润发等多家大型商企先后进驻我市,现代时尚的购物环境、丰富多样的商品种类,极大地扩展了通辽人的消费空间,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通辽主城区明仁大街中段旧貌。
通辽主城区明仁大街中段新容。
这是农村春节集市的一角。想当年,不要说农村就是城里也鲜有这么丰富的年货,有限的年货还要凭票购买,现如今商品琳琅满目,满足供应,城乡已无差别。
这是一场特别的草原婚礼,特别之处在于新娘来自千里之外的吉林省通化市,是一句蒙语不懂漂亮的汉族姑娘,新郎则是科尔沁草原上一个淳朴的蒙古族牧民小伙,一个偶然,他们碰撞出爱情的火花,最终喜结连理。这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蒙汉联姻亲上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民族团结也更加和谐稳固。(年)
这组照片中的黑白片拍摄于年深秋,三个孩子在捡拾秋收后田野中遗落的粮食,当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效还没有充分显现,农民的生活仍很艰难。时光轮转,27年后的年,我又找到他们中的一位,他的生活与小时候比已是两重天,三口之家的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是改革开放为广大农民创造了进入城市务工的机会,他们在为城市物质文明添砖加瓦的同时,也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着力量甚至生命。年5月4日,通辽进京务工青年农民刘宝双在北京通州区为救落水少年英勇献身,不但成为万在京农民工学习的榜样,也是通辽人的楷模和骄傲!北京市人民*府追认刘宝双为革命烈士。
年9月,第二十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作品评选工作在通辽举行,这是全国摄影展有史以来首次在京城以外评选,是一次改革和创举。以中摄协主席高帆率队的19位专家、大咖莅临,一时间通辽成为全国摄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