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把握招商引资这一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下大力气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持续打好项目储备、对接洽谈、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攻坚战,确保招商引资工作“不断链”、招商项目建设“不断线”,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你好,我们视频连线,了解一下最近企业运营和项目进展情况。”在开发区区域经济合作局会议室内,招商办工作人员隔着屏幕与赤峰红山圣火生物质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云端互动”,双方围绕当前投资项目进展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项目需求进行对接沟通,这样形式特别的“视频连线”架起了*企沟通的桥梁。“开发区的云上招商、云端沟通,不仅为我们推进项目落地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同时在*策解读、项目合作、服务配套上也做到了随叫随到,为我们落户开发区增添了信心。”赤峰红山圣火生物质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广廷说。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开发区招商引资各项工作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招商引资“不掉线”、服务企业“不降温”,开发区区域经济合作局坚持“云招商、云问暖”,与外地重点客商连线,传达招商诚意、传递*策“礼包”,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此投资兴业。“我们是年9月到开发区对接项目的,3个月的实地调研后,决定在此投资建设城市管家环保一体化项目。开发区相关部门从税收优惠*策到整个审批环节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让我们这些外来投资企业非常放心。”北京海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曲同长说。
“云上沟通”为企业与开发区搭建了合作的桥梁,跟踪服务则是项目落地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推进辖区落地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开发区区域经济合作局坚持“问候不间断、服务不缺位”,定时、定点、定量,有针对性地对辖区招商引资落地企业进行回访,了解企业真实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开发区区域经济合作局招商办主任杨文博说:“项目配套服务上,我们实行项目移交制,开展保姆式服务,从客商来洽谈到后期签约,到领办帮办代办,再到签约后移交相关部门,我们都进行个性化指导、全程跟踪服务。”
保姆式服务也让落地企业吃上了“定心丸”。“开发区区域经济合作局从项目落地到运营都帮了我们很多忙,无论是*策支持、审批服务,还是土地选址,他们都提供了很多专业性指导和帮助。”内蒙古牧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刚说。
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产业项目,关键在招商引资。年,开发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夯实招商项目、创新招商机制、营造投资环境、狠抓项目落实为重点,围绕现代农畜产品加工、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等具有战略支撑性和区域主导性的项目,积极探索以商招商、全民招商、云端招商,并创新开展“1+2+5+N”专题招商,即一个区域经济合作局+二个园区+五大产业链+N种合作方式,开辟招商引资新路径,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年内共对接项目余个,通过开展线上线下集中签约,签约项目41个,签约额.44亿元,到位资金9.42亿元。为保证项目引得进、留得下,开发区不断健全优质服务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若干*策措施》和《支持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策汇编》,结合最新出台的《通辽市招商引资优惠*策》,发挥*策叠加效应,强化招商服务,对投资项目从洽谈、签约、建设到投产实行全过程领办跟踪“保姆式”服务,以优质服务推动项目洽谈合作、落地开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开发区产业特点,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省市,紧盯世界强、中国强和民营强企业进行招商。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重点引进大项目,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动能。同时加强与各行业协会、商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探索专题招商、以商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扩大招商领域,巩固招商成效,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添加新活力、拓展新空间。”杨文博介绍说。
通辽日报记者王晓飞通讯员李思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