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几乎没人知道,中国有两条黄河 [复制链接]

1#
北京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219/p1msy52.html

*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流经*土高原,冲刷*土奔腾而下,河水浑浊如*汤,故称*河。

可是几乎没人知道,中国在内蒙古赤峰境内还有一条*河,就是西拉木伦河。

“西拉木伦”是蒙古语,对照蒙英词典,“木伦”的发音为[mren],意为“河”,“西拉”的发音为[sir-a],是“*色的”意思。翻译过来,“西拉木伦”就是*色的河,*河。

西拉木伦河发源于内蒙古东南的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一路向东,流经林西县、翁牛特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后,在翁牛特旗白音套海苏木与通辽市奈曼旗交界的地方与老哈河汇合,成为西辽河。

从中游开始,西拉木伦河的两岸就几乎都是沙地,往东一直延伸到“八百里瀚海”之称的科尔沁沙地,河水携裹泥沙,混浊而色*。在很早的时候,这条河就被中原称为潢水,“潢”是“*”的异写,潢水就是*水、*河。

契丹族就发源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建立契丹国后,将都城建在西拉木伦河畔,称为临潢府。

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为西辽河的北、南两个源头,西辽河与东辽河又汇聚成辽河,因此契丹位于大辽河流域,北宋称呼契丹国为辽、大辽。早在汉朝,中原就将这一串大河称为西辽河-东辽河-辽河。契丹国的第二位皇帝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后,为了入主中原、融入中原文化,就顺势将契丹国改名为大辽国。

契丹出自宇文鲜卑。

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右校尉耿夔在金微山(阿尔泰山)击破北匈奴,北匈奴西迁至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金微山以东的匈奴故地漠北(今蒙古国)空虚。当时,在嫩江以西的大兴安岭北部山区和额尔古纳河流域居住着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诘汾乘机率领部众辗转南下、西进,占据漠北。

漠北高原上还留有以宇文氏为主体的匈奴余种十余万落,他们在鲜卑人的压力下被迫向东迁徙,后来都自称鲜卑,与鲜卑混居、融合,形成了鲜卑宇文部。再后来,鲜卑宇文部归附檀石槐的鲜卑部落联盟,其首领成为鲜卑部落联盟的东部大人。

到了西晋初年,辽西地区就已经生活着东部鲜卑的三部:宇文氏、慕容氏、段氏。

辽西地区相当于战国时期燕国的辽西郡,约在辽河以西、滦河以东、大兴安岭以南、渤海以北,即今辽宁省的朝阳市、阜新市、锦州市、葫芦岛市、盘锦市的辽河以西部分、内蒙古的赤峰市、河北省的承德市、秦皇岛市。

辽西地区山河相间,最西面是滦河,滦河的东面是七老图山,七老图山的东面是老哈河。七老图山属于燕山的支脉,西北-东南走向,是老哈河与滦河的分水岭,也是是赤峰市哈喇沁旗与承德市的界山。七老图山由一些断块山组成,蒙古语里,“七老图”意为“七堆碎石头”。

老哈河的东面是努鲁儿虎山(松陉岭),努鲁儿虎山的东面是大青山(青峦岭),大青山的东面是大凌河,大凌河的东面是松岭,松岭的东面是六股河、小凌河。

努鲁儿虎山、大青山、松岭都是东北-西南走向,从西往东呈“彡”形排列。努鲁儿虎山是燕山山脉的东段,为老哈河与大凌河的分水岭。松岭横亘在朝阳市的中部,是大凌河与六股河、小凌河的分水岭。

大凌河西邻滦河的支流青龙河,从朝阳市的西南往东北流,至朝阳北票市的白石水库,纳北票市与阜新市的界河牤牛河(滥真水、图尔根河),而后折向东南流,东邻医巫闾山(微闾、无虑山、扶梨山),过锦州义县、凌海市,最后注入渤海,呈一个“∧”形横贯辽西地区。

“医巫闾”为肃慎语“qis-maral”,意为“血红色的母鹿”,医巫闾山即红母鹿山。

医巫闾山的东面是辽河的支流绕阳河,绕阳河的东面是辽河。

宇文鲜卑以紫蒙川(今朝阳市西北)为中心,占据了老哈河流域和大凌河(榆水、白狼水)流域,势力范围大体相当于今天的赤峰市和朝阳市的松岭、黑山以北区域。

慕容鲜卑在宇文鲜卑的东面,以大棘城(今义县西北)为中心,势力范围包括今天的阜新市、锦州市北部。

朝阳市的松岭、黑山一线以南,从秦皇岛市的山海关区到葫芦岛市、锦州市南部,这片西南-东北走向、东临辽东湾的区域,就是辽西走廊。魏、西晋朝廷都在大凌河中下游设置了昌黎郡,管辖昌黎(今义县)、宾徒(今锦州市北三十里)、柳城(今朝阳县柳城街道)三县,守护辽西走廊,以控制辽河平原和辽西地区。曹操曾亲征乌桓,班师回朝走的就是辽西走廊这条道,途中经过昌黎县,还登上碣石山,写下了诗篇《观沧海》。后来,司马懿征辽东公孙渊,也是走的这条道。

扩展阅读:从诗中品这几个人的人生境界(上)

段氏鲜卑在宇文鲜卑的南面,以令支(今唐山迁安市)和阳乐(今秦皇岛市卢龙县东)为中心,势力范围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秦皇岛市、承德市。

宇文、慕容、段氏三部在辽西这块丰美之地三足鼎立,相互争夺牧场、人口、牲畜。

到了东晋初年,段氏、宇文氏先后被慕容氏吞并,宇文氏的余种逃遁至松漠之间,繁衍、分化出了库莫奚和契丹两个民族。

《晋书·载记·第九章》:建元二年(公元年),(慕容皝)率骑二万亲伐宇文(逸豆)归,……尽俘其众,(逸豆)归远遁漠北。(慕容)皝开地千余里,徙其部人五万余落于昌黎。

《魏书·列传·卷八十八》:库莫奚国之先,东部宇文之别也。初为慕容元真(慕容皝)所破,遗落者窜匿松漠之间。

那时,在克什克腾旗西拉木伦河源头一带,南至承德市围场县北部的区域,分布着方圆千里的松树林,《辽史》上称之为平地松林。从克什克腾旗开始,往东北方向的林西县、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开鲁县、扎鲁特旗都位于大兴安岭南部山区,广泛分布着原始松林。因此,所谓松漠之间就是平地松林之间、沙漠之间,就是西拉木伦河流域的深山老林和科尔沁沙地之中的草原。

也就是说,宇文氏在与慕容氏的争斗中落败,势力收缩至努鲁儿虎山西面的老哈河流域,再次被慕容氏的前燕国击溃后,残部逃遁至西拉木伦河流域,改称库莫奚。“库莫奚”在鲜卑语中意为沙、沙漠。战败部落为了躲避追杀,往往逃到地形复杂的山地森林或者广袤沙海之中的小块草原,借助地形保护自己,休养生息,而后东山再起,历史上像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鲜虞、东瓯、闽越、乌桓、鲜卑、沙陀、女真都是如此。

此外,宇文氏残部深谙“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有一部分跑到了更远的大兴安岭北部山区,在那里疗养创伤。到了南北朝的时候,这一部分逐渐发展、繁衍成为室韦族。在辽、金时期,又孕育出蒙古族。

库莫奚在西拉木伦河流域经过四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后,又逐渐部众繁盛起来。此时,拓跋鲜卑的北魏兴起,北魏对扰边的库莫奚给予了沉重打击,库莫奚部众分崩离析,分化、演变出了一个自号“契丹”的民族。

《魏书·帝纪·卷二》:(北魏登国三年,公元年)五月癸亥,(托跋珪)北征库莫奚。六月,大破之,获其四部杂畜十余万,渡弱落水(西拉木伦河)。

《魏书·列传·卷八十八》:登国中,国*大破之,(契丹)遂逃,与库莫奚分背。

《辽史·志·卷七》记载了一段契丹人的传说: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

马盂山、土河、平地松林、潢河、木叶山这些契丹地名,因为年代久远,更因北宋知之不详,导致历史上对其具体方位众说不一,也成为了今人探究历史之谜的一种乐趣。

马盂山指七老图山的南半段山脉,包括赤峰市喀喇沁旗的马鞍山、承德平泉市的光头山、赤峰市宁城县的大尖山,因光头山形似马盂而得名。在契丹语里,“马盂”意为光头、光秃的。由于音译转音或专指某处山峰的原因,马盂山还有很多别名,如马云山、*土山、永安山、明安山等。光头山并不是完全光秃的,半山腰有草甸、灌木,山下有连接北宋与临潢府的驿道,有驿站,欧阳修、沈括、苏辙、王安石出使契丹都曾经此地。欧阳修留宿光头山脚下的驿馆,曾写下“古北岭口踏新雪,马盂山西看落霞”的诗句。

土河就是老哈河,历史上也有很多名字,如乌候秦水、托纥臣水、土护真水、涂河、老哈母林河、老哈木伦河,都是转音异写。契丹语“老哈”是“铁”的意思,“木伦”跟蒙古语一样意为“河”。

老哈河发源于平泉县柳溪镇的光头山,往东北流进赤峰市宁城县境后成为赤峰市东南与朝阳市建平县的界河,继续往东北流至翁牛特旗白音套海苏木(原大兴农场)的海力吐村后进入奈曼旗,再东流至开鲁县大榆树镇苏家堡村附近与西拉木伦河汇合,成为西辽河。

木叶山是契丹先祖的发祥地,孕育出了耶律家族,因此被契丹族视为神山。契丹有登木叶山以白马青牛祭祀天地、祭拜祖先的传统,每当举行*国大事的时候,辽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前去木叶山祭祀,“每行*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

在契丹语里,“木叶”意为高山,《辽史·志·卷七》记载木叶山在永州境内。

永州是著名的承天太后萧燕燕所设,是辽国的皇家猎场,也是辽帝的“冬捺钵”。

每年冬季,辽帝都会到永州坐冬、狩猎、讨论*国大事、接待北宋及诸国贡礼,因此史书中出现了很多有关永州的地名,如广平甸(淀)、白马淀、柳林淀、长泊、伏虎林、瑞鹿原、藕丝淀等等。翁牛特旗海金山以东、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之间的沙地平原与这些地名描述非常吻合,那里分布着山岭、沙漠、河流、湖泊、甸子(河滩地)、莲花、松树、榆树、柳树,森林里曾有虎、鹿等动物出没,就是现在的海拉苏镇、阿什罕苏木、乌敦套海镇、格日僧苏木、新苏莫苏木、白音套海苏木这片河间区域。

姜念恩先生经过考证后,进一步缩小范围,定为永州“位于翁牛特旗白音他拉苏木(今新苏莫苏木)东南西拉沐沦河与老哈河之间”。

如此,则永州以西是格日僧苏木沙地,格日僧苏木沙地以西是海拉苏镇,海拉苏镇以西是海金山。海金山处于西拉木伦河的南岸,由哈拉金山、巴音罕山、锅撑子三座山组成,现在属于翁牛特旗海金山牧场。哈拉金山海拔.5米,方圆8平方公里;巴音罕山海拨.8米,方圆3平方公里;锅撑子山海拔米,方圆5平方公里。三座山中哈拉金山最大,三山相邻,排列成三角形,从远处看非常像埃及的金字塔。

海金山就是木叶山,哈拉金山就是契丹人的第一木叶山。

“哈拉、喀喇”本是突厥语,意为“黑”,引入到契丹、蒙古、回鹘语中后,语意扩展为“黑”或者“高”、“大”,所以哈拉金山就是大金山,海金山很有可能就是哈拉金山的缩写。“巴音、巴彦”在契丹、蒙古、满语中都是“富饶的、富有的”意思,“罕”意为山,巴音罕就是富饶的山。

站在哈拉金山的山顶极目远望,北面是苍莾的大兴安岭,层峦叠嶂;南面是宏伟的努鲁儿虎山,青山如黛;东面是连绵无际的科尔沁沙地,沙丘、湖泊、草地交错;西面,西拉木伦河从天际而来,浩浩荡荡,奔流而下。王之涣若到此地,想必会赋诗一首:

白日依山尽,*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契丹族的美丽传说暗示契丹人的先祖来自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的上游,通过部落联姻以及两条大河的庇护,在两河之间的木叶山开枝散叶,繁衍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日连、匹絜、黎、吐六于八部。

西拉木伦河是契丹族的摇篮。

在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契丹屡屡受到高丽、柔然、北齐、突厥的侵逼,部落离散,散而复聚,在夹缝中艰难地求生存。契丹的周边始终强邻环伺,东有高丽、渤海,西有突厥、回纥,北有室韦、女真,南有中原王朝(北魏、北齐、隋、唐),直至耶律阿保机的出现,契丹人的眼前才出现一道耀眼的曙光。

“契丹”,意为“镔铁千万年不坏”。

耶律阿保机将遥辇氏部落联盟的*事力量打造成滚滚镔铁洪流,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中心,横扫周边强邻,建立了契丹国。因此,契丹人视西拉木伦河为母亲河,就如同我们的*河。

契丹语称西拉木伦河为“枭罗箇没里”,明朝人编的《元史》记为“称失列门林”。清朝的满语称之为“锡刺木伦、失烈、什拉磨楞、什刺木兰、西拉木伦”。西拉木伦河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她有如此众多的名字。西拉木伦河畔曾经无比的喧嚣,战马嘶吼,牧群喧闹,而当金戈铁马的时代离我们渐渐远去,那里又归于沉寂。千百年后,当我们打开一张泛*的地图,轻轻拂去历史的尘埃,猛然发现,那里静静流淌着一条跟*河同名的母亲河。

茂密的大兴安岭庇护了鲜卑人,当他们走出大山向外扩张时,山麓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和西拉木伦河便是他们的大本营,柔然、契丹、室韦、蒙古诸多民族相继在那里兴起,包括来自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都从那里开始,向西征服蒙古高原和更广阔的世界,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如果我们放眼整个欧亚大陆,西拉木伦河,就绝不仅仅是契丹人心中的*河了。

扩展阅读:何谓民族?以前未曾细想(中)

#契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