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月23日起,
全国多地迎来新一轮冷空气,
让刚暖和了两天的天气又冷了下来,
同时,
“跨年或将遭遇大寒潮”等说法见诸网络,
更让人们担忧:
今冬为什么这么冷?
新一股冷空气真的会伴随我们跨年吗?
01
今冬最强寒潮横扫中东部或“冻透”八成国土
中央气象台预计,12月28日至31日,将有一股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届时大风降温雨雪都会陆续登场,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汉、江南等地降温幅度可达10~12℃,并将伴有4~6级偏北风,阵风可达7~8级,级别堪称今冬最强寒潮。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张娟表示,此次寒潮过程具有速冻式降温、混合式雨雪等特点,将“冻透”八成国土,25个省会级城市气温都将创今冬新低。降温最剧烈的时段为12月29日至30日,像是东北一带,长春、哈尔滨最低气温仅有-26℃左右,极为寒冷;而华北一带像是北京、石家庄、天津等地下周最低气温或跌至-12℃左右。
受寒潮影响,今年全国大部地区都将在晴冷中跨年,其中中东部大部都将迎近8年来最冷跨年日。根据目前预报,像是太原31日最低气温将达-23℃,体感堪比东北,为年以来最冷跨年日;济南31日最低气温达-12℃,将是年以来最冷;合肥31日最低气温达-7℃,将是年以来最冷。
降温的同时还伴有大风,预计12月28日在内蒙古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将有4-5级风,29日内蒙古、华北、江汉、江淮、江南等地将先后出现4-6级风,内蒙古、华北部分地区阵风或达7-8级。虽然此次寒潮过程不如年霸王级寒潮强,但风寒效应将加剧体感寒冷程度,妥妥的速冻模式。像是银川过程最低体感温度将近-20℃,北京过程最低体感温度在-15℃;而在南方,上海、杭州过程最低体感温度也接近-7℃,冷如“三九”。
雨雪方面,此次过程由于水汽条件有限,雨雪强度不会太大,华南出现今年首场降雪的概率不大,雨雪分界线徘徊在江南中北部一带。预计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南部、黄淮有小到中雪,江汉、江淮、江南北部有雨转雨夹雪,江南中南部、华南有小雨,局地中雨。
此次寒潮为何如此之强?张娟补充,其实从16日前后开始,数值预报模型上对于这次过程已开始有所显现,在西伯利亚地区不断有冷空气聚集,且蓄力时间长,随后横槽转竖,高空槽引导强大的冷高压气团入侵我国,造成剧烈降温。
02
12月以来全国多地气温低于往年同期
12月24日,中央气象台中期天气预报首席牛若芸介绍说,据气象监测数据显示,12月以来,全国很多地区气温确实低于往年同期。
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从12月1日至22日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图上可以看到,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部和北部、西藏、青海大部、四川西部、云南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外,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省份数量占到全国的80%左右。
其中新疆北部、西北地区北部、内蒙古大部、华北北部和西部、西南地区东南部、江南西部、华南西部等地气温偏低2℃至4℃。
“温度偏低2℃至4℃是什么概念?想象一下,夏天在26℃的空调房,与在24℃、22℃的空调房相比,体感差别还是很明显的。冬季同样如此。不仅如此,偏低2℃至4℃还只是平均状态,局地极端情况更严重。”牛若芸说。
据牛若芸介绍,12月以来,全国多地气温随冷空气势力的影响上下波动,比如9至13日,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相较往年略偏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冷空气一来,公众对寒意的感受也会更强烈。
以内蒙古二连浩特为例,该市近10天平均气温为-22.5℃,比常年偏低7.5℃,12月15日最低气温-36.4℃,创年以来12月同期极值。通辽霍林郭勒气象站10日平均气温达-20.8℃,突破该站历史同期平均气温最低极值(-20.5℃)。气温明显偏低,且受降雪影响,部分牧区极有可能形成“坐冬雪”,对牧区牲畜觅食及越冬不利,同时还易发生羊羔牛犊冻死情况,城区老旧小区供热也面临严峻形势。
在贵州省贵阳市,12月中旬全市气温普遍较常年同期偏低3.4℃至4.8℃。尤其14日至17日的低温雪凝天气,贵阳部分乡镇最低气温降至-6℃(平均气温0.7℃至3.5℃),多条路段出现道路结冰,输电线导线积冰。
03
未来可能持续偏冷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袁媛表示,一段时间气温的偏高或偏低属气候范畴,主要是大气、海洋、陆面、冰雪等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太阳给海洋加热使海温升高0.5℃,海水的升温蒸发就会影响大气环流。对于我国来说,热带海温、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都是影响冬季气候的重要因素。
袁媛认为,造成12月以来多地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4个强”——
12月欧亚中高纬呈较强的经向型环流,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宽广的低压槽也偏强,在海平面气压场上西伯利亚高压也明显偏强,这些都是使冷空气总体从偏西北方向自北向南影响我国的有利因素。
从大的气候背景上看,拉尼娜的发展和北极海冰异常偏少是两个主要外强迫因子。
袁媛进一步解释说,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大范围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在多数拉尼娜年盛期的冬季,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都比较大,冷空气活动也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气温都容易偏低。
今年秋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少,9月北极海冰是历史第二少,10月、11月也分别是历史最少和第二少。“海冰偏少也有利于冬季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东亚冬季风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易较常年同期偏低。”但袁媛同时指出,在目前全球变暖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异常的因素更加复杂,具体到某个偏冷阶段或者某个强降温过程,主要是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直接结果,很难说是由哪个或哪几个因子起作用。
来源:中央气象台
目前,拉尼娜仍处于发展状态,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可能在本月底达到峰值,强度可能是中等强度。北极的海冰偏少状态,也不易改变。因此,从近期来看,我国气温总体偏冷的状态还将持续。
“今年12月下旬后期,冷空气势力明显增强,26至28日以及30日前后,还将有两股冷空气入侵我国。”牛若芸说,从天气趋势看,流传较多的“冷空气陪跨年”说法并非不可能,但具体温度还要以临近预报为准。
总之
接下来一段时间可能还会偏冷
各位小伙伴要注意保暖!
原标题:《冻哭!最强寒潮将陪你跨年!今冬为何这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