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县年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年来,开鲁县健全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全过程监管和监管能力水平提升,全力守护“国字号”荣誉,守住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初秋的开鲁,一派繁荣。开鲁镇飞机场村设施农业小区里,一棚棚茄子、豆角、西红柿等蔬菜缀满秧、爬满架。正在采样的开鲁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设施农业小区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地。他们根据小区农产品上市时间到基地取样、检测,确保上市的蔬菜质优、安全。
工作人员(左)在绿茄棚取样。(摄影:胡建华)
“我们在农产品上市季节深入全县12个镇场的生产基地、生产大户进行抽样,样品经过制样、前处理、仪器分析、数据处理,最后出具检测结果,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畜产品兽药残留,可以检测有机磷、有机氯等62个参数。”开鲁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测室负责人刘婷婷介绍,检测中心现有检测人员8人,检测设备55台套,中心已经通过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自治区农牧厅“双认证”。
检测人员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摄影:胡建华)
专业技术人员抽样检测认真负责,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科普宣传也不含糊。见到开鲁镇飞机场村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姜俊泽时,他正逐棚挨户宣传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
姜俊泽(左)逐户宣传投入品科学使用。(摄影:胡建华)
开鲁县在着力落实好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的同时,抓实抓细各镇场的属地管理责任,在10个镇建设了规范化、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检测室,并建立了以镇长、分管副镇长、监管站站长、村书记、村协管员为主要责任人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执行日常巡查检查制度。
开鲁镇政府副镇长张冬介绍,近年来,开鲁镇党委政府一直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为全镇的重点工作,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同时检测室还配备了测试仪、净水机、冰箱、振荡器等一整套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设备,每年检测样品达批次左右,切实发挥了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作用,守护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工作人员取回的各种上市农产品样品。(摄影:胡建华)
据了解,开鲁县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按照每个嘎查村1个网格,全县共划分了个网格,目前有镇级监管员58名、村级协管员名,实现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层层有人监管,处处有人巡查”。
网格化管理,保障了全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年,全县共抽取农畜产品批次、抽检农产品批次、瘦肉精抽检批次,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在完善县、镇、村三级监管等工作机制的同时,开鲁县制定了7项红干椒地方标准,为开鲁红干椒的产地环境、种苗繁育、种植栽培、加工及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提升开鲁红干椒的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安全。
红干椒高质量标准化生产基地。(摄影:胡建华)
眼下正是辣椒结果盛期,开鲁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技术人员及时深入到位于东风镇道德村、东方红村的红干椒绿色标准化基地指导田间管理。
开鲁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技术人员(右一)深入红干椒绿色标准化基地指导田间管理。(摄影:胡建华)
基地里辣椒长势旺,辣椒出口企业加工忙,开鲁县顺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正加紧为来自泰国的订单备货。公司负责人王树伟介绍,企业生产的辣椒产品主要出口东南亚国家,年出口干椒多吨、鲜椒多吨,而辣椒全部来自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我们企业是开鲁县红干椒地理标志授权使用单位,企业从种植到加工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范进行,企业统一施肥、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企业生产的辣椒质量安全。”开鲁县顺亿商贸公司总经理王树伟说。
色选机与人工双重把关,精选辣椒打包出口。(摄影:胡建华)
开鲁县农牧局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负责人曹志忠告诉记者,该县大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现已建设红干椒高质量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基地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示范应用,认证红干椒标准化绿色原材料生产基地20万亩,建设玉米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区3.12万亩、玉米标准化绿色原料基地万亩,建设科尔沁牛标准化绿色原料基地9万头,标准化生产基地比例逐年增加。“我们还加大‘两品一标’认证力度,现在‘两品一标’产品已经达到32个,认证面积达到74万亩,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1个,面积50万亩。”曹志忠说,接下来,开鲁县将多措并举,切实维护好、利用好、发展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块金字招牌。(邱琦郭大蕾胡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