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发掘一处古墓群 唐代土坑墓中现白骨残骸
赤溪遗址唐代土坑墓中惊现腰缠 皮带 的骨骸 2000年前的 刀把形 墓葬里藏着什么 宝贝 ?峡江地区罕见的唐墓又有哪些葬俗?日前,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位于丰都县名山街道农花村的赤溪遗址群的考古发掘中取得重要收获。 该遗址群作为2014年度三峡水库消落区考古发掘项目,由赤溪遗址、赤溪墓群和溪嘴墓群组成,发掘面积近2000平方米,共发现汉至六朝、唐、宋等时期各类遗迹共52座,出土遗存约200余件(套)。11月4日,本报独家前往打探考古发掘成果,为您揭开了先民遗留的神秘 面纱 。 刀把形 墓葬中 惊现2000多颗五彩串珠 在本次赤溪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8座 刀把形 墓葬,其埋葬方向分别按顺江、垂江的方式分布开来。 这些墓葬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 刀把形 恰好是东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徽征。 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考古队员、赤溪遗址群考古现场负责人牛英彬介绍,这些发现对于研究东汉至六朝时期丧葬习俗、家族墓地的营建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翡翠绿、玛瑙红、香蕉* 在保管出土器物的库房内看到,五彩斑斓的串珠密密麻麻地铺散开来。其中,最小的如米粒大小,其穿孔如针眼一般;最大的直径也不过1厘米。本次共发现2000多颗大大小小的串珠,全部出土自一座六朝时期的墓葬。据推测,串珠大多为琉璃质地,红色的有可能是玛瑙,白色、绿色则有玉的成分。 牛英彬说,考古队员进入墓室探察时,发现墓室干净且空旷,由此推测这里曾有盗墓者 光临 。而2000多颗串珠是在墓室角落的地下稀泥中发掘的, 它们应该是附在墓主人身体上的装饰品,并随之下葬地下深处,才逃过一劫。 为什么一间墓室内会有如此众多的串珠?专家推断,一方面说明墓主人的家庭背景相当殷实,随葬品彰显华贵之气;另一方面串珠在当时可能也是流行之物,其五彩的颜色有 五行 之意,可能为当时人们把玩之用。